网站颜色:

【古籍】北宋宫廷御医编著针灸穴位图经避忌呼吸之法(元代古本)


本店古籍,大多来源于为世界各地图书馆、博物馆馆藏文物,十分稀有十分珍贵。

购买后直接发到您的邮箱,购买前可掌柜看截图。QQ06

版本说明

290页  180M

此书为北宋医官王惟一奉旨編修。分別介绍手、足经络图像、针灸避忌之法、详述十二经络每一流注孔穴、各部穴位,並按四季五行所属之针刺俱有呼吸法等等。此本应为代刻本,有杨守敬、飞青阁、刘世珩、刘之泗、李芝唯等藏印,书末有清宣统年刘世珩手跋。

翰林医官王惟一(987-1067年)于宋仁宗天聖四年 (1026年) 奉旨編修,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出版。刊行同时,又雕刻文在兩大石碑上供人拓印。根据北宋名臣夏竦(985-1051年)序言,「王惟一素授禁方,尤工厉石,竭心奉诏编修此书,参考古今书籍,精意参神,定偃侧於人形,正分寸於腧募,增古今之救验,刊日相之破漏,总会诸说,勒成三篇上。」同时,王氏有鉴于著辞不若案形,于1027年令创铸兩座针灸铜人,大小与成人相仿,內分脏腑。铜人体上外刻经络腧穴,并将水银注入铜人体内,涂蜡封盖。从宋代开始諸家针灸治疗日益普及,经络腧穴及操作程序必须归于系统化。《新刊補註铜人腧穴鍼灸图经》文图並茂,五卷,意为有助于教育与操作。此书分別介绍手、足经络图像、针灸避忌之法、详述十二经络每一流注孔穴、各部穴位,並按四季五行所属之针刺俱有呼吸法等等。全文常以黃帝与雷公二人问答的形式表现。后世引用此书者,或多简称《铜人》或《铜人经》。宋金战争时,一座铜人失落无踪,另一座流入金人之手。直到宋金议和之后,始重归宋朝。此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典藏本为刻本,为海内外现存版本时代最早者,极为珍贵。

第三卷有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序
经曰, 太一日游, 以冬至之日始, 居于叶蛰之宫,从其宫数所在,日徒一处,至九日复反于一,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此乃太一日游之法也,其旨甚明,别无所隐,奈行针之士无有知各 纵有知者,秘而不传,致使圣人之法,罕行于他良可叹哉。外虽非医流,乎昔尝留心于医书之言,备知其详,知而不述,岂仁乎,视以短见,遂将逐节太一所宜之日,编次成图,其图始自八节得主之日,从其官至所在之处,首一终九, 日徒一宫, 至九日复反于一, 周而复始.如是次而行之,计每官各得五日,九之则一节之日忍备,今一一条次,备细开具于逐宫之内,使观者临图即见逐节太一所直之日在何官内,乃知人之身体所忌之此庶得行针之士知避之,悴人件犯太一之凶,此外之本意也,仆诚非沽名者,以年齿衰朽,恐身投之后,圣人之法洒没于世,团编此图,发明厥旨,命工镌石,传其不朽,贵得古法,与时偕行焉。览者勿以自炫见诮。 (时大定丙午岁上日,平水闲邪聩叟述)

书末有清宣统年刘世珩手跋
右金大定本《新刊补注铜人腑穴针灸图经》五卷,宋翰林医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药奉御骑都尉赐紫金鱼袋臣王惟一奉圣旨编修,首有天圣四年夏竦序,卷三之首,王惟一自序,又有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序,序后有损大定丙午岁上日平水闲邪被里述,书轩陈氏刊行,是宋时宫书,金时刻本.考《宋史艺文志》卷六,王惟一新铸《饲人肠穴针灸图经》三卷,即此书止三卷,与《崇文总目》,《读书后志》合。明正统百本亦三卷,是宋代原书止三卷。至金大定丙午,加补注拓之为五卷耳。《读书后志》无经字,作王惟德。《通志略》作王惟一。惟德《宋史》有传,惟一无之,或者其为兄弟行耶。补注亦不知成于何人,且又非三卷之旧矣。《经籍访古志》云:聩叟序中称,仆诚非沽名者,以年齿衰朽,恐身殁之后,圣人之法湮没于世,因编此图,发明屈旨,命工镌石,传其不朽,知是聩叟刻此图于石,而陈氏取坿是书,并以板行也。平阳经籍所刻书最鲜传本,金刊世尤难够观,《天禄琳啷》载金本仅有二种,宝贵更可想矣。经景贞平阳府梁宅刊《论语注疏》,复又获此金平水原本,今并刻之,皆传北方之板本,为艺林所罕见者也。 (宣统纪己酉新秋,贵池刘珩对记于天津)

王惟一,名王惟德,北宋医家。汉族,公987-1067年(北宋太宗雍熙四年--英宗治平四年)人。宋仁宗(赵祯)时当过尚药御,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奉旨铸造针灸铜人两座。为中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王惟一对医学,特别是针灸学有重要的贡献。其主要成就在于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铸铜人和刻石碑。

热门设计服务